女博士研究出轨45年:我们为何结婚,又为何会不忠?

 新闻资讯    |      2024-04-26


  吉米老师前言:最近网络上有关明星出轨背叛的八卦传得沸沸扬扬,难道出轨和背叛都是宿命吗?

  性、婚姻和外遇的自然史

  每对爱侣都希望白头到老

  但每天都有成千上万对夫妻劳燕分飞

  开始时的浓情蜜意为什么会变成相忘于江湖?

  美国生物人类学家海伦·费舍尔博士书中剖析了人类情爱行为的进化两性关系中几乎你能想到的所有话题。

  全书总结一句话:和错误的人结婚,是我们要用一生偿还的昂贵错误。

  

  海伦·费舍尔(Helen Fisher,PhD)。生物人类学家、金赛研究所资深研究员,交友网站Match.com首席科学顾问。

  1

  男女为何要“劈腿”?

  奥斯卡·王尔德说过:“婚姻的枷锁如此沉重,要两个人承担才行,有时得要三个人。”公开鞭打、用烙铁烫、拳脚相加、陶片放逐法、宫刑、劓鼻割耳、砍足、削平臀部和大腿、休妻、离弃、被石头砸死、被火烧死、被水淹死、被人掐死、被枪打死、被刀捅死,世上的人会因为出轨面临上述各种残酷刑罚。可即便酷刑如斯,令人惊愕的是,人们居然还敢搞婚外情。可我们就是会。

  当被问及为何出轨,偷情者往往会说,“因为情欲”、“因为爱”,或者“我也不知道”。

  一些人是有目的的,希望被捉奸,好了结一段婚姻;有的人出轨,是想满足自己在家里无法获得的那部分需求,从而改善婚姻关系。

  有人将出轨作为甩掉配偶的借口;有人是求关注;有人是谋独立;有人希望自己与众不同,受人倾慕,变得更有男人味或女人味,更富魅力或更被人理解;

  有人希望有更多交流,玩更多暧昧,或者仅仅是为了过更频繁的性生活。有人想要借此解决性问题;有人渴望体验偷情的戏剧性、兴奋度或惊险感;

  有人是为了报复;有人把自己的妻子当成偶像,却又喜欢和远远不如妻子的女人上床;有人喜欢玩三角恋,喜欢同时被两个人争夺的那种感觉;有人因为偷情的隐秘性而心潮澎湃;

  有人劈腿是为了证明自己依然年轻,想抓住风流的尾巴;有人希望找寻完美爱情;有人身陷包办婚姻,无从选择;有人则是觊觎偷情可能带来的好处——浪漫的约会、慷慨的馈赠和出游的时光;还有人就是喜新厌旧。

  2

  出轨的心理学因素

  心理学家也能不假思索地罗列一串会导致背叛的心理、社会和经济因素。

  首先就是某人对其婚姻的满意度。你要是觉得自己的需求未获满足,觉得你的伴侣不爱你,不支持你,并认为性生活不尽如人意,你的出轨概率就会比较高。百无聊赖的人,很容易堕入婚外情。

  与配偶缺乏沟通,即便有的话也是积极的少消极的多,就会引发背叛。要是觉得自己不结婚活得更好的话,也会增加出轨概率。与之相反,出于对丧失大笔家财、朋友或人脉的担心,出轨概率相应会降低。

  自我膨胀的欲望也是出轨的诱导因素。人们通常会被一个能拓展他们兴趣、目标和自我价值的人所吸引。这种自我膨胀发生在恋人刚开始相处的时候,他们彼此倾诉秘密,透露希望和梦想,并把伴侣的资源、想法和身份拿来为己所用。然而,随着某人自我膨胀倾向的减退,他或她或许会因为渴望思想或身体上的新冒险而变得躁动,继而出轨。

  

  童年时和父母很亲近的男女长大了多半也会与配偶建立稳定的关系,出轨可能性较小。反之,孩提时代便与父母疏远的孩子长大后的亲密关系倾向于不稳定。

  比较擅长接受新事物的人出轨概率较高,同样,做事马虎、与人难相处、较为神经质的人也是如此。

  要是另一半不是很好相处,或者态度冷淡的话,那么出现婚外情的可能性也较大。而要是双方都是开放、认真、好相处且不太神经质的人,出轨风险则会降低。在北美、南美、西欧、东欧、南欧、中东、非洲、大洋洲、南亚和东亚的人身上,这种关联均有体现。

  社会权力不平等也是出轨的诱因。那些在夫妻吵架中经常占据上风的人劈腿倾向也更明显。认为自己比另一半更讨人喜欢的男女,在性问题上容易犯些小错,婚后不久就会偷吃。酗酒者和抑郁症患者的出轨比例也要高于常人。有些男女很自恋,他们需要多找几个情人来炫耀自己多么光鲜靓丽。

  受教育程度比丈夫高的美国女性出轨概率也较高。收入较高的人也可能比别人更风流。相反,要是在经济上需要依赖伴侣,那就不太可能出去偷情。离家工作的人有机会邂逅更多艳遇。那些因为工作关系,需要与客户进行身体接触、与同事或客户探讨个人问题,或单独与同事共事的人,偷情可能性也较大。

  配偶长期患病,妻子态度冷若冰霜,或者伴侣频繁出差,都会影响一个人的出轨风险值。女人怀孕期间,以及孩子出生之后的几个月里是男人出轨的高发期。此外,也许你另有看法,但宗教信仰有时无法阻止一个人拈花惹草,而某人的宗教教派也不会影响其偷情频率。

  研究发现,蓝领阶层男性年轻时沉迷于“偷吃”,但到了四十岁性欲会减退。反之,读过大学的白领男性二十岁时不太会去招蜂引蝶,到了五十岁却几乎以高达一周一次的频率开展“猎艳”。再来看看女性,她们“红杏出墙”的行为在35至40岁出头时达到峰值。如今,在40至45岁的已婚女性和55至65岁的已婚男性中间,出轨现象尤其泛滥,其他年龄段的人则相对好些。

  

  性别不同,结果也不同。女性一般对情人爱得更深,并且希望以自己的媚态换取更多的亲昵度和对方的爱。对于女人而言,婚外情的投入度和发生率往往还与她们对配偶的不满程度有关。而在男人身上,不忠与核心关系之间的正相关性较低。

  有关滥交的数据浩如烟海,其中最能反映问题的或许是格拉斯和赖特在1985年发表的一篇报告:出轨的人当中,56% 的男人和 34% 的女人评价自己的婚姻“很幸福”或“十分幸福”。

  既然婚姻美满,那全世界的男女何苦还要出轨呢?要知道,他们这么做,甚至可能会落得一无所有——婚姻、子女、社会地位、财务自由和身体健康,统统可能失去。这究竟是为了什么?

  3

  出轨的生物学

  出轨之所以在世上频发且顽固,背后很可能有生物学原理支撑。遗传学和神经科学的数据就为我们了解这些原理提供了一些线索。

  想一下橙腹田鼠。这些小动物性成熟后不久就会结成终身眷侣,生一窝小鼠。这种对偶匹配直接反映在小鼠脑部的神经化学活动中。橙腹田鼠首次交配时,雌鼠的后叶催产素感受体(位于伏隔核中)和雄鼠的后叶加压素感受体(位于腹侧苍白球中)会被激活。这进一步刺激了脑部多区域分泌多巴胺,继而产生渴望、追求、专注、活力、喜悦和动力等情绪。这些毛茸茸的小家伙受其影响,心系特定伴侣,进行对偶匹配,并持久展现依恋行为。

  

  不过,由于雄性橙腹田鼠体内后叶加压素感受体里的特定基因组成各有异同,造成的结果是,雄鼠对偶匹配的力度也不尽相同。其中一项指标就包括雄鼠对雌鼠的性忠诚度。

  橙腹田鼠体内还有与出轨有关的基因?这和人类又有何种关系?答案是关系很大。人类和鼠类在后叶加压素感受体的基因相似。另外,近期科学家开展了一项调查,试图了解其中一种基因是否会影响552名瑞典男性的结对行为。所有对象要么已婚,要么就与伴侣至少同居了五年。

  结论令人大开眼界。有这种基因的男人,在回答“伴侣配对指数”这份旨在测量对配偶依恋程度的问卷时得分很低。不仅如此,分数的高低取决于基因数量的多少。拥有两条这种基因的男人,在答卷时得分是最低的;拥有一条基因的人,更善于表达爱慕之情;此外,不具有这种基因的人,对伴侣的忠诚度最高。

  同时,具有后叶加压素基因的人,在过去的一年中婚姻出现危机的次数较多,有些一度闹到要离婚的地步。这里再重申一遍,结论取决于基因数量的多少。最后,调查发现,具有一到两条上述基因的男人的配偶,在被问及婚姻满意度时,得分也较他人低得多。这项研究并未直接针对出轨,但其指出了可能诱发出轨的某种生物系统。

  话说回来,别的基因很可能也发挥了作用。最近,由生物学家贾斯汀·加西亚和同事共同发起的一项覆盖181名年轻男女的研究显示, 多巴胺系统内的特定基因同高频率未婚性行为——以一夜情为主——以及高频率性出轨之间存在直接关联。

  4

  离婚蓝本

  “三年之痒”或“四年之痒”

  抱着想要探明离婚本质的愿望,我翻开了联合国《人口统计年鉴》,这些材料最早出现于1947年。当时,芬兰、俄罗斯、埃及、南非、文莱、委内瑞拉和美国等在文化上天差地别的国家的人口普查官员开始调查本国居民的离婚状况。

  令我最惊讶的是,通常离婚发生在婚姻早期,并且在婚后三到四年时达到峰值,这之后随着婚姻年限的增加,离婚率逐渐回落。我曾把1947年至1989年间每一年的离婚高峰数值制成一张大图表,制表的时候,有件事逐渐清晰起来:原来并不存在什么“七年之痒”,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三年或四年之痒”。

  

  横坐标为结婚年数

  尽管社会剧烈变迁,但是这种“三年之痒”或“四年之痒”的离婚高峰期在过去的六十年来并未出现重大变动。的确,就连莎士比亚也在婚后三到四年的时候抛弃了斯特拉福德的妻子,去伦敦追求事业了。

  联合国《年鉴》公布了六十八个社会里人们离婚时的平均年龄。在这些地方,离婚也是年轻人的事。女人25岁至29岁是离婚高发期,与之相应,男人是30岁至34岁。随着人们变老,离婚率也不断降低。

  这看似很奇怪。人变老了,或者孩子离家工作读书去了,夫妻怎么反倒不会彼此厌倦、互相嫌弃了呢?可他们就是不变心。相反,男女在“奔三”到三十出头时离婚率奇高——这正是他们生育力旺盛之际和升任父母的高峰期。

  所有文化习俗都会对人类的结合造成影响。女性的经济独立、都市生活、世俗化潮流和包办婚姻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撇开这些因素的影响,人类的情爱行为存在几种大的趋势:不管是生活在西伯利亚西部,还是在南美洲的南端,人们都会谈婚论嫁。不少人终将分离。许多夫妻在婚后三到四年离婚,也有人在生育力最旺盛的年纪离婚。许多人离婚时只有一个孩子。许多人会另觅新欢,再度陷入情网,生儿育女——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在他们还具有生育力的时候。

  

  5

  捆绑的纽带

  披头士乐队有首歌这样唱道:“你只需要爱。”其实不然。除了经济独立之外,还有许多别的文化因素在左右着婚姻的稳定性。

  社会学家马丁·怀特在走访了底特律的459名女性之后,发现诸如社会经济等因素对男女关系走向的影响微乎其微。而性情、习惯、兴趣、一致的价值观、相同的休闲方式和共同的朋友则是婚姻稳定的最好兆头。

  心理学家表示,不懂变通的人婚姻往往不太稳定。治疗专家声称,要是把夫妻绑在一起的力量大于将他们拆散的力量时,他们倾向于不分开。另外,夫妻之间的互相适应、讨价还价、争吵拌嘴、彼此聆听以及说服对方的口才,都会对他们的婚姻关系发挥作用。要是双方都不肯妥协退让,婚姻破裂的可能性更高。人口统计学家指出,要是男女比例失调,女性成为稀罕物,夫妻离异的可能性就会降低。另外,年纪轻轻就结婚的夫妻也容易离婚。

  人类学家继而为我们理解离婚增添了一种跨文化视角。在诸如纳瓦霍这样的母系社会,离婚很是常见,这多半由于以下原因:妻子掌握资源,子女隶属于母亲这一脉,她的丈夫在照顾兄弟姐妹的子女一事上承担着比抚养自己孩子更大的责任。由此可见,对女人来说,配偶仅是伙伴,而不是维持生活所需的经济伴侣。

  倘若丈夫为了迎娶心上人,必须支付给对方家庭一笔“彩礼”,这种情况下的离婚率往往也较低。因为一旦双方离婚,这部分“彩礼”理应退还。内婚制,也就是同族人内部通婚的一个结果是婚姻维系得较为长久,这是因为共同的亲属、朋友和义务会将新人推入一张共同的网络。

  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曾说过:“世上没有一个社会的人是在不面临巨大的群体压力的情况下而维持婚姻的。”

  6

  如何预防出轨?

  既然已经知道,对待出轨要像对待脸上的皱纹一样,以预防为主,那么下一步就是找到正确方法了。

  第一,在挑选另一半时就格外慎重。

  微博中,周扬青写道:“为什么没有在第一次抓到你劈腿的时候就放下呢?每一次都被你的承诺和悔过打动,一次次的原谅你的背叛,但仍抱有期望,觉得自己是唯一懂你,可以陪伴你,改变你的人。”

  但她最后等来的,依然是背叛。

  

  千万不要觉得你与众不同,能改变对方。最好是在挑选另一半时,就慎重一些。

  在选择另一半时,我们或许可以有意避开那些具备“易出轨”特质的人。

  在第一部分出轨心理学因素中已经列举了费舍尔的研究

  

  第二,营造婚姻中的参与感。

  夫妻双方需要想办法维持彼此在感情中的参与感,比如进行更多深入沟通。

  很多婚姻的分崩离析,都是从拒绝交流开始的。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中,罗子君和丈夫陈俊生则是一个“完美”的反面例子。

  两人的生活几乎是脱节的,作为家庭主妇,罗子君完全不理解丈夫的工作,而陈俊生因为太忙,也基本上不参与家庭事务,只是出钱。

  “第三者”凌玲则在工作层面给了陈俊生不少帮助,更是在他加班的时候给了他不少关怀与陪伴,这才导致了婚姻中的出轨危机,最后离婚。

  

  第三,提前沟通好婚姻中的底线。

  每个人对于出轨的界定是不一样的,两人需要在最初就沟通好界限并达成一致。

  比如有的人认为单独和异性,即便是工作伙伴去吃饭,也算得上是出轨。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另一半将两人之间私密的事分享给异性,是非常严重的越界行为。

  在婚姻开始时就统一底线,最起码可以避免“误会性出轨”。

  

  当然,没有什么灵丹妙药保证婚姻万无一失,即便以上几点都做到了,婚姻还是有可能遭遇危机。

  我们都是盲人,摸着石头过河,走多远,不止靠智慧,也靠运气。

  但努力过,至少不留遗憾,知道曾经是拼尽全力想和对方好好在一起。